澄城县安里镇郊城堡村白金仓的“退休”人生
来源:陕西日报编辑:石永波时间:2022-07-13 09:58:02

白金仓(右)查看金银花收成。 本报通讯员 魏睿轩摄

记者 苏怡 通讯员 师志刚 任晓彤

“我们村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。不光村子漂亮了很多,而且乡亲们的日子也富了起来。”7月12日,澄城县安里镇郊城堡村党支部委员贾小民告诉记者,村子能有这么大的变化“多亏了白金仓书记”。

年过花甲,本应休养生息、乐享儿孙绕膝,但澄城县安里镇郊城堡村党委书记、原渭南市临渭区国税局局长、退休干部白金仓心系家乡建设,修马路、探水源、谋产业……花了5年时间,硬是把一个“落后村”治理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。

2018年,白金仓荣登“中国好人榜”;2019年,他获评“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”。他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,在当地成为佳话。

■ 花甲“金雁”挑重担

郊城堡村位于澄城县安里镇东南,与县城隔沟相望。尽管临城近矿,交通便利,但因几十年来矿区煤炭采掘,土地塌陷,难以耕作,人员大量流出,曾属于省级贫困村,村上的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,发展始终没有起色。

“这是生咱养咱的村庄吗?”2014年从临渭区国税局退休的白金仓,看着日渐破败的村庄和充满无奈眼神的乡亲们,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。

“当时和白书记不太熟,但是大家都知道村上一旦有啥事,他总是第一个帮忙。”郊城堡村“两委”委员刘占龙说。

2016年,村里集资修路,需要村民每户分摊2000元,可村民杜俊峰因家庭贫困,拿不出钱来。白金仓二话没说,就替他交了1000元,其他有能力的村民被他的行动所感召,纷纷捐款凑钱。最终,在白金仓和乡亲们的努力下,村里的致富路修了起来。

2016年10月,村“两委”换届,尽管白金仓缺席,但党员们还是把“领头人”人选确定为他,一致推选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。“乡亲们看得起,我就要为他们办点实事。”白金仓激动地说。

上任后,白金仓结合农业扶持、扶贫开发等政策,邀请市城乡规划局绘制村庄规划图,正式拉开了振兴郊城堡村发展的大幕。

■ 凝聚人心谋福祉

要致富,先修路。2016年,G342国道拓宽改建,白金仓认识到这是一次产业转型的重要契机。于是,他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,帮村民解决房屋搬迁、地面附属物赔偿等问题,全力确保项目顺利开工。

为了破解当地靠天吃饭的缺水难题,白金仓和省139水文地质公司取得联系,聘请专业团队一起走现场、跑工程、探水源、打机井。由于地质复杂,施工队历经8个月艰难打探,终于打成了810米深的水井,筹资改造铺设6000多米的自来水管网,将水直接送到村民家里,彻底结束了当地村民吃水难的历史。

同时,白金仓积极争取政策资金,找来专业团队修复西河抽水站,建设两个200立方米的蓄水池、一个100立方米的涝池,铺设8000米灌溉管道,将郊城堡村1500亩旱地变成良田沃土。

富口袋,也要富脑袋。为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,白金仓又四处奔忙,寻找投资500余万元新建景观涝池,硬化加宽巷道,填平道路裂缝,还专门从贫困户中聘请保洁员,建立长效保洁机制,一举解决了道路保洁和贫困户脱贫两个难题。

“白书记给咱办实事!”刘占龙说,村上安装了广播,让村民能够及时听到各种富民惠民政策,还组建了村民自乐班,策划举办了郊城堡村群众文化艺术节,让大家能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。

■ 产业兴旺村民富裕

“今天摘了多少花?”“差不多20来斤……”76岁的村民娄文平骑着三轮车,把刚从产业园采摘的金银花送往村委会后面的烘干厂。

“修剪、施肥、摘花……只要产业园有活儿,我就去干。现在摘花1斤7元,一天下来差不多150元。大家的钱包鼓了,但白书记却人黑了、身瘦了。真心感谢白书记!”娄文平激动地说。

郊城堡村三面环沟,多年来由于矿区采煤,土地严重裂缝塌陷加之水源匮乏,农业发展严重滞后。2017年,白金仓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,决定在村里大力发展光伏产业。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后,占地近2600亩、总投资10亿元的光伏综合示范项目完工。

“去年,村上又流转土地1400亩,引进大唐公司发展光伏产业。”白金仓说,每亩地每年能获取500元的租金,村民可以直接受益。

为了让郊城堡村越来越美,父老乡亲生活越来越好,白金仓在多方调研后,以“党总支+合作社+贫困户+一般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让村民以资金入股并计息分红,流转土地1000余亩,打造了以金银花种植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,建成了占地330余亩、养殖2万余只五色黑鸡的养殖园区,探索出长短结合、种养结合、循环发展的新路子。

“这几年产业园发展越来越好,一年光给村民支付劳务费用就差不多80万元,村民的口袋鼓了,村子也富了。”白金仓说,“这里生我养我,有我的父老乡亲,我会继续发挥余热,把年轻干部带好,一起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”